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耀中幼教學院聯同職業訓練局(VTC)共同主辦為期三年的幼兒教育項目-賽馬會「智.幼.趣」計劃第一階段於2020年起開展,一直為本地教育者及家長提供適合幼兒的教學資源、培訓及支援,並建構穩健的「家校社網絡」,讓他們能夠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和教學技巧,引導幼兒從校內以及日常生活中進行各種「探索式學習」。第二階段將為期4年,其規模亦比過往更大,而且覆蓋面更廣更闊。全個計劃香港七大基層社區,包括:觀塘、葵青、黃大仙、北區、深水埗、屯門和元朗等,成為重點支援區域,目標為區內的各幼稚園及基層兒童能夠獲得珍貴的體驗與學習機會,亦為區內的教育者及家長提供適合的教學資源、培訓及支援,及早引領幼兒展開探索之旅。

計劃第一階段成果顯著 疫情無阻達至預期成效
賽馬會「智.幼.趣」計劃第一階段自2020年推出以來,一直深得學校與家長支持與認同,三年內惠及20所學校、132名在職教師、509名準教師、超過2,300名幼兒及其家庭,結果令人鼓舞。透過各種針對不同對象的培訓或活動,賽馬會「智.幼.趣」計劃第一階段成功創造出三大成果,分別開發全港首套三合一「探索式學習」教學資源」-JumpStarter(雙語兒童故事書、教師指南及家長指南)、訓練全港首批「探索式學習」的種子老師、以及打造廣受家長歡迎的〈耀學園親子之旅〉,「家、社、校」攜手推動本地幼兒教育發展。


計劃聯席總監、耀中幼教學院陳裕榮博士指:「第一階段計劃開展後,遇上疫情來襲,幼稚園需要停課,讓學生和家長留在家中的時間大幅增加。他們剛好可以利用JumpStarter的教材和學生互動,締造優質的親子時間。」他更直言,成效超出預期。
計劃聯席總監、VTC機構成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沙田院校幼兒、長者及社會服務系徐羅麗萍女士表示,過去三年,學系透過一系列的師資培訓計劃,包括每年36小時工作坊及48小時到校支援服務,協助共132位來自20間種籽學校的在職老師推行幼兒STEM研習活動。老師們發現經歷STEM專題研習的幼兒,更習慣發掘日常生活中問題,並會主動提出處理方法,對環境中新事物表現更好奇。另外,幼兒的反應及創意常帶給她們意外驚喜,讓教學充滿樂趣及挑戰,更令她們重燃教學熱誠,享受與幼兒一起研習的過程。


第二階段全面升級 目標惠及7個地區幼稚園
第二階段將為期4年,其規模亦比過往更大,而且覆蓋面更廣更闊。全個計劃將目標惠及240校長、1,400名教師及440名準教師、以及超過14,000名幼兒及其家庭。團隊期望能夠把計劃由校本開展至區本,更特別挑選香港七大基層社區,包括:觀塘、葵青、黃大仙、北區、深水埗、屯門和元朗等,成為重點支援區域,目標為區內的各幼稚園服務,讓基層兒童能夠獲得珍貴的體驗與學習機會之餘,亦為區內的教育者及家長提供適合的教學資源、培訓及支援,及早引領幼兒展開探索之旅。
陳裕榮博士指,第二階段計劃和第一階段的目標並不相同,「第二階段的規模遠超第一階段,因此不能複製同一個模式」。團隊期望盡其所能照顧區內所有幼稚園,因此特別定下一年的參與期,完成後便成為計劃中的「社群學校」,全面提升區內所有同業對於幼兒「探索式學習」的認識和教學水平,更能夠把區內力量集結,藉此建立緊密的社區網絡。
同時,教學資源-JumpStarter將繼續推出新系列外,亦會加入材料包,讓家長和小朋友能夠更容易動手探索。JumpStarter亦將新增線上版,讓家長和老師可按幼兒所需,將學習資源更個人化,讓其內容更貼近不同幼兒所需;另外全新的親子探索之旅將走進社區,與家長及幼兒能夠在更大、更熟悉的環境動手探索,令整個體驗更充實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