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蛀牙(早期兒童齲牙Early Childhood Caries)」 是兒童在六歲或以前常見的疾病。根據香港政府衞生署於2001和2011的調查統計, 五歲兒童中有超過一半患有學齡前兒童蛀牙,而且當中逾九成的兒童未曾接受治理。張嘉兒的6歲女兒Leora在照X光後,竟發現有8隻蛀牙,嘉兒說:「不敢想像嘅過分。」

張嘉兒長女Leora,今年6月第一次表示牙痛,嘉兒帶她看牙醫,「牙醫話見唔到蛀牙,但係可以照X光check,見佢淨係痛咗一日之後就冇再痛,結果我以為嗰日佢只係食完凍嘢,有啲牙肉敏感,冇再理會,冇照X光。」事隔2個月,Leora突然又再牙痛,嘉兒立即帶她去睇牙醫,她說:「不妙,八隻蛀牙,好後悔六月嗰陣時冇照X-Ray,及早發現可能冇而家咁惡劣,其實都有幫佢早晚刷牙,亦都有用牙線。」

她表示睇牙醫相當貴,看到大女這個情況,也立即帶細女睇牙,幸好全部牙也非常健康,她提醒家長:「牙痛都係要照X光check真啲,另外定期要做牙齒保健,一定要選擇有fluoride 嘅牙膏。我懷疑家姐用BB牙膏用得太耐,冇fluoride,所以牙齒冇妹妹咁健康。」她希望大家不要跟她犯同一錯誤。


幼兒嚴重蛀牙
「幼兒嚴重蛀牙」是一種發生在嬰、幼兒口腔內的蛀牙。這種蛀牙的特徵是牙齒蛀壞得快、廣泛,並且嚴重。
開始時在上排門牙的表面會出現很大範圍的蛀牙洞。
乳齒隨著長出的次序而逐一蛀壞,即乳齒長出不久就給蛀壞,情況由門牙開始向後牙蔓延。
「幼兒嚴重蛀牙」的成因
不當的餵哺方法
- 幼兒6個月大後,家長若仍頻密地及不定時地給他餵哺,幼兒口腔內的細菌就會不斷利用食物的糖分製造酸素,侵害牙齒。
- 讓幼兒含著奶睡覺,牙齒長時間浸在奶中,便會不斷受酸素侵害。
- 幼兒一般在一歲之後能夠自行拿著奶瓶,如果家長讓幼兒隨時用奶瓶飲奶或其他飲品,就會延長了幼兒使用奶瓶的時間,患上「幼兒嚴重蛀牙」的危機因而大增。
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
- 幼兒出牙後,家長沒有每天徹底替幼兒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膜。
患上「幼兒嚴重蛀牙」的後果
乳齒如果嚴重蛀壞,幼兒會感到牙痛不適,影響進食,甚至導致情緒不安。如果家長沒有為幼兒安排適當的治療,細菌會繼續蔓延至牙髓,引致牙髓發炎及產生膿瘡,細菌也可經乳齒的牙根感染牙槽骨內還沒長出的恆齒;更嚴重的是臉頰也會受到細菌感染,致使幼兒覺得疼痛。這時幼兒或需接受更為複雜的牙科治療,甚或需要把乳齒拔掉。過早失去乳齒可影響幼兒的咀嚼功能、發音,甚至影響其將來的恆齒排列及儀容,令他們自信心受損。
預防「幼兒嚴重蛀牙」的方法
培養幼兒的飲食習慣
- 每天定時進食最多六餐。孩子兩歲後,每天只吃三餐分量足夠的正餐,正餐與正餐之間,有需要時才讓他吃一次茶點。
- 不要讓幼兒含著奶瓶睡覺。
- 在幼兒約9個月大時,就該嘗試改為用杯喝飲料。
每天適當地清潔口腔
- 由寶寶出生開始,每天用紗布或棉花或手帕蘸點白開水替他抹口腔。
- 門牙長出後,還要替他抹牙齒。
- 乳臼齒長出後,要用軟毛細頭的牙刷替他刷牙。
- 如孩子會吐水,可讓他用一粒青豆分量的含氟化物兒童牙膏於每天起床及晚上睡前刷牙。此外,孩子於晚上刷牙後,家長也須替孩子補刷牙齒一次。
定期檢查口腔
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後的6個月內或孩子一歲左右,應接受第一次口腔檢查。此後,每年應帶孩子接受口腔檢查最少一次。
(衛生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