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 美國CDC:8歲以下兒童感染後出現重症風險高

香港出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 一名昨日由加拿大抵港的年輕男子在酒店檢疫期間不適,並出現猴痘的相關病徵,正在瑪麗醫院留醫,據悉患者抵港前曾訪多國。據了解,經覆檢結果後,證實他屬猴痘個案,為香港第一宗猴痘輸入個案。

自今年年中,世衞接獲在不同國家出現猴痘個案的報告,有關個案大多數發現於向基層醫療或社會衞生科求診的男男性接觸者。

政府日前表示,已為應對猴痘輸入個案和可能出現的本地爆發做好準備,衞生防護中心已加強猴痘的實驗室監測工作,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感染控制專家已檢視公立醫院應對猴痘病人的準備工作,包括各公立醫院的隔離病床、藥物及治療方案等不同應變措施。醫管局已制定應變方案,有需要時會啓動緊急應變指揮中心,配合政府密切監察情況,公立醫院亦會調動病床、人手及合適的藥物為感染猴痘的病人提供適切治療。

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正與疫苗藥廠進行最後商討,以期於本月內把首批疫苗入口至香港。另外,為預防猴痘於本地傳播,政府已預留設施供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疫。」

美國首次發現兒童感染猴痘病例

在7月時,美國首次發現兒童感染猴痘病例,兩名患者分別是加州的一名幼童及在華盛頓進行檢測的海外國籍嬰兒,這名嬰兒正與家人過境美國。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發布資料,指兩人情況良好並接受治療,健康狀況良好,正調查感染源頭,相信很大機會與家人有關,又指兒童亦有機會感染猴痘,8歲以下患猴痘重症的風險特別高。

猴痘病徵

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患者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於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可以是猴痘的一個顯著特徵。自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會出現潰瘍,身體其它部位亦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天至兩星期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猴痘病徵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過去的猴痘爆發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

傳播途徑

當人與受感染的動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觸,便可能受感染。人類如果被野生動物例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亦可能令病毒人傳人。

潛伏期

潛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為6至13天。

治理方法

本港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疫苗或抗病毒治療的註冊藥劑製品。曾有證據顯示天花疫苗也可以有效預防猴痘,而一種名為「Jynneos」的新疫苗於2019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用於預防猴痘感染。歐洲最近亦批准了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猴痘。

預防方法

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市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應該:

  • 避免與病人或動物接觸;
  • 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並在進行這些程序後洗手;
  • 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方可進食;和
  • 如有任何可疑病徵,應及時求醫。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