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何小娟 透露麥明詩曾是缺自信女孩 兒子有過度活躍 正向教育予子女愉快童年

「十優港姐」麥明詩的媽媽 麥何小娟 (麥太)擁有35年職業治療師經驗,專攻兒童發展。她的一對子女麥明山、麥明詩均有十分出色的成就,但她透露麥明山兒時坐唔定,麥明詩幼時亦平平無奇,她從沒督促過他們學習,也沒對他們未來提出期望。麥太的新作《麥太培育秘笈》邀請了麥明山和麥明詩撰序,明山寫道:「媽媽留給我的都是愉快成長記憶」,而明詩則寫:「(媽媽)使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刻都享受嶄新的自己。」這兩句說話都令麥太非常欣慰。

(商務印書館提供圖片)

麥太在今年再次出版新書《麥太培育秘笈》,歸納了很多家長在育兒路上的疑惑,利用她作為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讓家長提供一些參考。她在書中的自序中提到,很多家長都著眼在當下的成果,例如希望孩子成績好,就不停催谷他們串字、默書、上面試班等。然而,父母在孩子幼時最要緊的是培育他們擁有積極的態度、建立自信心、責任感和上進心,為未來的學習埋下種子。

從未為子女睇功課

她透露,自己從未為一對仔女睇功課,也沒有幫他們溫默書,只有把學習融入生活之中,「例如出街問下明詩認得邊啲字,製作玩具令明山理解乘數概念,好過要佢哋死背」。

她又指,麥明詩在成長中曾缺乏自信,部分原因是哥哥明山有過度活躍的特質,很多時候已搶著回答或完成某些事情,令明詩漸漸找不到自己的特質,「佢搵唔到自己嘅長處,就會縮後,唔適時幫助佢,就會愈縮愈後」。於是,她知道明詩喜歡唱歌,就鼓勵明詩參加合唱團,漸漸為她撥開了陰霾,建立起自信。

從不向子女提出自己的期望

麥太又指,明詩幼時成績也是平平無奇,只是在中三後斜線上升。送她到外國升學也非預計之中,「只係有次全家去倫敦旅行,行經劍橋大學,佢好鍾意入面個書卷氣,於是定咗目標想入劍橋讀書」。放榜當日,麥太請假到場支持,內心是擔心女兒萬一考得不好可即時安慰,不料明詩獲得十優,喜出望外。

麥太認為,為小朋友建立了積極的態度、學習的動力,他們就會「自動自覺」。她又從不向子女提出自己的期望,反而尊重他們的喜好和選擇。明山當年選科,「環球金融」學系是熱門的選擇,但他因為喜歡幫助別人而選擇醫科。「佢搵嘅錢未必有商界多,但佢真心鍾意,佢寧願犧牲休息嘅時間幫到一個人,返嚟同我分享,佢覺得好有意義。」麥太說。

曾移民再回流香港:至今沒有後悔

麥太在新著作分享了她們一家的移民故事,曾經在澳洲定居4年,之後回流香港。她知道近年很多家長對西方教育趨之若鶩,認為學習壓力小,小朋友的童年會更愉快。但麥太認為,移民面對的問題也相當多和複雜,勸家長勿把移民看得太簡單,以為單靠此方法就解決眼前難題,而且並不是人人也能適應外地的生活和工作。

麥太至今沒有後悔回流的決定,子女也是入讀本港主流學校,麥明山更是在本地大學畢業成才。她認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也有西方家長崇尚東方的教育,反而家庭教育是培育孩子最重要的因素,「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說話、一個反應都會影響小朋友嘅教育」,家長做好情緒管理、正向教育,才是培養孩子的關鍵。

麥太Facebook & Ig: @makhosiukuen

麥何小娟( 麥太)在今年再次出版新書《麥太培育秘笈》,歸納了很多家長在育兒路上的疑惑,利用她作為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讓家長提供一些參考。

新書講座
我的培育秘笈:輕輕鬆鬆不做虎媽
日期:2022-7-20 (三)
時間:下午4:00 至 下午5:30
地點:會議室 S423-424
講者:麥何小娟
*請先報名留位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