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說家長要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但家長的引導和學校的教導可以有所分別,幼兒容易感到混亂。賽馬會早前就舉行了「智.幼.趣」計劃,目標是創立一個獨特的「家-校-社」網絡,讓幼兒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的互相配合下,全天候地培養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賽馬會「智.幼.趣」計劃 建立「家-校-社」網絡
近年很多人都提倡要及早以生活和遊戲為幼兒培養探究的習慣,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耀中幼教學院與職業訓練局共同主辦,由2020年至2023年為期三年的賽馬會「智.幼.趣」計劃。以「家-校-社」網絡為主題,建立了一個涵蓋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全面的支援網絡。中三合一設計的JumpStarter,由幼教專家為本港幼兒度身訂造的探索資源,供教師及家長帶領幼兒進行探索活動。二十五套JumpStarter涵括八大生活化主題,均以「幼兒繪本」為引,配合「教師指南」或「家長指南」,能貫穿校園和家庭。「幼兒繪本」以本港風土人情為背景,配合適合幼兒的文學及視覺元素,以生活化和富趣味的形式帶出探索大概念 (Big Idea) 。教師在受「教師指南」啟發下,配合「幼兒繪本」,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幼兒在課後,家長可以在家中繼續使用「幼兒繪本」,配合「家長指南」,以親子形式延續幼兒的學習。為了促進幼兒探索可以從校園和家中走入社區,「教師指南」和「家長指南」亦會鼓勵幼兒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探索社區中的熱點 (如公園、博物館) 。

親子探索式學習嘉年華 5大元素刺激小朋友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計劃亦很重視親子互動和家庭參與,為此計劃舉辦了多個家長工作坊和培訓課程,提供了教育資源和建議,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幼童的發展需求,並在日常生活中與他們互動和學習。賽馬會「智.幼.趣」計劃聯合負責人陳裕榮博士表示,希望大家可以學習到探索式教育就在大家的身邊,只要家長透過提問同觀察,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實踐優質探索式教育。踏入計劃第三年,今年舉辦了第二屆「親子探索式學習嘉年華」,邀請到8個社區伙伴一起舉辦嘉年華,將探索式教育結合他們的活動,亦體現幼兒教育中的綜合性學習體驗。

是次所有活動均強調5大元素,E(Exploration – 探索) – 小朋友對周圍的事物感到好感,樂於從探索中學習、P(Play – 遊戲) – 自由遊戲,培養敢於嘗試的心態、I(Interaction – 社交)- 與其他小朋友, 與家長的互動、H(Hands-on – 動手)- 從動手的活動中學習、S(Sensory – 感官)- 幼兒可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加深對世界的認識。今年每個活動都設有A1 展板,展板上都設有3條提問,家長可以從提問之中刺激小朋友多想一步、多做一步,提升對探究的興趣。有些遊戲例如斜坡與軌道。小朋友透過滾球的動手活動,就可以進行探索。










探索式學習激發幼兒的潛能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教授 就主張「探索式學習」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潛能、培養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探索式學習和普通學習方法相比,探索式學習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個性化,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
在探索式學習中,學生主動參與,通過提問、實驗和解決問題來獲得知識和技能。而在普通學習方法中,教師通常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通常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探索式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而普通學習方法往往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學術成績。探索式學習鼓勵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自主研究和探索感興趣的主題。而在普通學習方法中,學生通常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
在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式學習
袁海球教授認為,家長可以在家中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式學習,首先要確保家中的學習空間安全並提供充足的材料,讓小朋友能夠自由探索和嘗試,其次當小朋友對某件事物表現出好奇心時,家長應該鼓勵他們繼續探究,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指導。另外家長可以向小朋友提出開放式問題,例如「你認為這是怎麼發生的?」或「你有什麼想法?」,以鼓勵他們思考和表達自己的看法,可以與小朋友一起參與探索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是一個共享的過程,並從中學會合作和分享。而當遇到孩子失敗時,家長依然應該認可小朋友的嘗試,並鼓勵他們從失敗中吸取經驗,並勇於再次嘗試。家長亦可以為小朋友設定適當的挑戰,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動力,並密切關注小朋友的學習進程,適時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建設性的反饋,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和成長。袁海球教授提醒,家長要避免過度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應該讓他們自己嘗試找出答案,從而培養獨立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