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問:「我的小孩很容易流鼻血,這樣正常嗎?有什麼方法令佢不再流鼻血?」註冊中醫師馬琦傑指,流感鼻血,中醫病名為「鼻衄」,小兒較為常見,原因多為肺、胃及肝之經絡有熱(包括實熱及或虛熱),熱傷鼻絡,而致鼻中出血。而反覆出血則容易出現肺脾氣虛、氣血虧虛的症狀。他分享以按壓穴位和食療的方式舒緩流鼻血的頻率。

肺胃熱型
特徵:嘴、鼻很乾,不自覺挖鼻孔、擤鼻涕、揉鼻子、打噴嚏,就容易流鼻血。大便粒狀,小便偏黃,舌頭紅。
按壓穴位
經絡:手太陰肺經。
位置:孔最穴位於前臂內側,從手脘橫紋往肘關節方向上探7吋
做法:用砭石熱敷按摩

食療:
1)桑葉雙菊茶
2)蓮藕馬蹄竹庶馬蹄紫准山湯
3)養肺蓮子水
但如果孩子是因為虛症引起流鼻血,那麼就要用以下處理
肺脾氣虛
特徵:沒胃口、貧血、講話中氣不足、容易頭昏疲憊、手腳冰冷,氣促氣喘,大便不成形。
按壓穴位
經絡:足陽明胃經。
位置: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四指幅寬度),脛骨前緣再往外一指寬處。
做法:用砭石熱敷按摩+
睡前浸腳有助氣血循環

食療:
1)紫淮山黑豆水
2)養脾南瓜水
3)紫淮山蟲草飯
中醫角度,鼻敏感需要補肺脾腎虛。
改善鼻敏感的中醫香珮療法
1)蒼耳子(炒) 、 鵝不食草 、 白芷、薄荷、薰衣草各等份,制成香包放在床頭,也可改善鼻敏感的症狀,如鼻塞、常流鼻水等。
流鼻血又虛症的小朋友,夏天更不可吃冰!
吃太多寒涼食物,反而損傷陽氣,造成肺脾氣虛,讓鼻子過敏的症狀加劇,甚至容易感冒,導致鼻黏膜受傷,流鼻血的機率更高。

如果以下狀況,應立即就醫治療
1)流出的鼻血是帶有臭味、混合血液和鼻水的液體
2)出現一周超過3天仍流鼻血血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