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童感染麻疹 家居接觸者沒病徵 曾接種麻疹疫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10日)正調查一宗本地麻疹個案,涉及一名6歲女童,她於8月2日及3日開始發燒及喉嚨痛,並於8月5日及6日開始出疹和結膜炎。她8月3日被帶往兒科私家醫生求醫,其後於8月5日及6日到香港浸信會醫院求醫。她於8月七日入住香港浸信會醫院接受治療。病人情況穩定,於8月8日出院。

(香港保健協會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指該名6歲病人的血液樣本經檢測後對麻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體呈陽性反應。她曾接種麻疹疫苗,於潛伏期及病毒傳染期內均沒有外遊。根據病人家人提供的資料,她於潛伏期內沒有接觸麻疹病人,其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並正接受醫學監察。

衞生防護中心接獲該確診個案通報後,隨即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並已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調查仍然繼續。

衞生署發言人說:「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傳染性極高。麻疹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透過被鼻喉分泌物弄污的物件傳播的機會則較低。病人從出疹前四日至出疹後四日內可把病傳染給別人。」

發言人提醒:「麻疹的潛伏期(即由感染後到發病的時間)為七至21日。麻疹病徵包括發燒、皮膚出現紅疹、咳嗽、流鼻水和眼紅等。當出現相關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停止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和避免與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觸,尤其是抵抗力弱人士、孕婦及未滿一歲的兒童。懷疑受感染的人士應盡早向醫生求診及告知醫護人員有麻疹接觸史。」

發言人強調:「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任何未完成接種兩劑含麻疹的疫苗、疫苗接種紀錄不明或對麻疹免疫力有疑問的人士,應該就接種疫苗事宜諮詢醫生意見。」

病徵

未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種普遍的兒童傳染病。病徵包括:

  • 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
  • 3至7天後皮膚會出現污斑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天,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皮。
  • 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會受影響,引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懷孕期間感染麻疹可能導致懷孕的不良影響,包括流產、早產及嬰兒出生時體重過輕等,然而並無證據顯示會增加嬰兒出現先天性缺陷的風險。此外,如孕婦於生產前後的短時間內感染麻疹,其受感染的初生嬰兒日後患「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一種非常罕見但可致命的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較高。

傳播途徑

麻疹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透過被鼻喉分泌物弄污的物件傳播的機會則較低。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病人從出疹前4天至出疹後4天內可把病傳染給別人。

潛伏期

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至18天,但可長達21天。

治理方法

麻疹病人應避免與未有免疫力人士接觸,尤其是抵抗力弱人士、孕婦及未滿一歲的兒童。雖然現時未有特定療法,但可處方藥物紓緩病徵,亦可採用抗生素醫治由細菌引致的併發症。

除接種麻疹疫苗外,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麻疹:

  •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 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着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徹底清潔用過的玩具和家具;及
  • 病患者在出疹後的四日內不應上學,避免將疾病傳染給未有免疫力的人。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