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不少家長也帶小朋友來看中醫,指小朋友在一星期內常常肚瀉,但不覺有吃錯東西,為甚麼會這樣呢?註冊中醫師馬琦傑指出有2個原因,並教家長如何預防小朋友夏季肚瀉。

一、夏天濕重
馬醫師表示,在中醫中長夏(7-8月)屬土,濕氣較重,加上暑時天氣較炎熱,暑丶濕、火等邪氣較易影響人體健康。
而脾胃亦是屬土,因此濕氣更易侵襲脾胃,即是消化系統,導致腸胃病在夏天時多見。症狀多見有胃口欠佳、胃脹、肚痛、腹瀉便溏等。
二、多吃生冷食品
另外,肚瀉的常見原因是小朋友多吃生冷之品,如啫喱、雪糕、凍飲等,寒濕之邪損傷脾胃,因而造成腹痛便溏。其實,在中醫角度已經算是「食錯野」!
加上,晚上開冷氣睡覺時,小朋友「踢被」,容易令到肚仔「凍親」,都會容易導致腹痛、腹瀉。

4招預防
馬醫師建議,平時生活注意細節,可以預防和減輕症狀:
1.按時令飲用一些袪濕的湯水或茶飲
2.適當的流汗和補充水份
3.飲食節制
4.睡覺時可用毛巾包裹著腹部或著睡袋
當然腹瀉的證型不止這麼少,例如還有傷食型、肝氣犯胃、脾腎兩虛等等,建議先請教醫師以作診斷。亦可把患者的糞便拍攝下,提供給醫師,幫助診斷。